湛江,廣東省地級市,舊稱“廣州灣”,別稱“港城”,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屬于熱帶北緣季風氣候,終年受海洋氣候的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亞熱帶作物及海產資源豐富。湛江市總面積13263平方公里,下轄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2個縣。截至2018年末,湛江戶籍人口848萬人、常住人口733.2萬人。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設市級建置,定名湛江市。因歷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曾設椹川巡檢司,又因天然內海灣似一條湛藍的大江,故得名。1983年9月,實行地市合并、市領縣體制,湛江市為省直轄的地級市。湛江是中國三大半島中唯一獨占一個半島的地級市,地處粵、瓊、桂三?。▍^)交匯處,是中國西南各省通往國外的主要出???,亦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重要口岸。
湛江是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是粵西和北部灣城市群中心城市、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首批“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支點城市、首批全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目前正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
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3064.72億元,比上年增長4.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720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6048美元),增長3.6%。
2019年,第一產業增加值585.24億元,比上年增長4.2%,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7.5%;第二產業增加值1055.00億元,比上年下降0.8%,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4%;第三產業增加值1424.48億元,比上年增長8.0%,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89.9%。三次產業結構為19.1:34.4:46.5,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中文名稱
湛江市
外文名稱
Tsankiang、Zhanjiang、Fort Bayard
別 名
港城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下轄地區
4個區、3個縣級市、2個縣
政府駐地
赤坎區躍進路67號
電話區號
0759
郵政區碼
524000
地理位置
廣東省西南部
面 積
13263平方公里
人 口
戶籍人口855萬人,常住人口736.00萬人(2019年)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湖光巖、觀海長廊、寸金橋公園、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機 場
湛江國際機場(在建)、湛江機場
火車站
湛江站(南站)、湛江西站
車牌代碼
粵G
行政區劃代碼
440800
地區生產總值
3008.39億元(2018年)
歷史沿革
今湛江市區原為清代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于1899年11月淪為法國殖民地,時稱“廣州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中國收回,設市級建置,定名湛江市。因歷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曾設椹川巡檢司,又因天然內海灣似一條湛藍的大江,故得名。亦有一說,因湛江地域原分屬遂溪、吳川,湛江是“椹川”(古“椹川”亦稱為“湛川”)與“鑒江”各取一字而成。
據出土文物考證,遠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后期,湛江市轄境已有人類活動。
春秋戰國時期,本地為百越南境。
秦始皇帝統一中國后,今湛江轄地入中國版圖,歸屬象郡。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雷州、遂溪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以后,南部三縣先后屬交州、越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
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直至清代;北部兩縣先后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
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清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海陸總面積共約213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18平方公里。首府初設于麻斜市;民國元年(1911年)廢麻斜市,行政首府遷西營市(今霞山)。
中華民國成立后,五縣先后屬廣東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區、南區善后委員公署、南區綏靖公署。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起,南部三縣先后屬廣東省第八區、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吳川先后屬第七區、第十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廉江先后屬第七區、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2月,日本侵略軍武裝占領廣州灣,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21日,廣州灣由中國收回,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省轄市,并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改隸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改隸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公署設于湛江。
1949年12月初,中共南路地委、廣東省南路專員公署在廉江成立。
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南路公署遷湛江市赤坎。
1950年4月1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直屬廣東省人民政府。
1950年8月,南路專員公署改為高雷專員公署,劃出合浦、靈山、欽縣、防城4縣設合浦專區。
1951年4月,中共粵西區委成立,駐江門市,中共高雷地委劃歸中共粵西區委領導。
1952年11月,中共粵西區委和粵西行政公署由江門遷至湛江市赤坎,中共高雷地委和高雷專署同時撤銷。
1952年11月起,先后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并為南路、高雷、粵西、湛江地區公署所在地。地區機關設于赤坎,市行政機關設于霞山。市區范圍基本不變,只是個別鄉鎮進行調整。
1955年1月,湛江市人民委員會成立。
1956年2月,中共粵西區委改為中共湛江地委、粵西行政公署改為湛江專員公署。
1958年11月,中共湛江地委和合浦地委、湛江專署和合浦專署合并,改稱為中共湛江地委和湛江專員公署。
1965年6月,國務院決定將合浦、靈山、東興各族自治縣、欽州壯族自治縣和北海鎮從廣東省湛江專區劃出,設立欽州專區,歸廣西壯族自治區。
1967年3月,湛江市革命委員會成立。
1981年1月,恢復湛江市人民政府。
1983年9月,湛江市與湛江地區合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中共湛江市委員會、市人民政府設于赤坎,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設于霞山。
行政區劃
1949年12月初,南路地區轄湛江市、北海市和欽縣、防城、合浦、靈山、???、徐聞、遂溪、廉江、化縣、吳川、梅茂、電白、茂名、信宜縣。
1950年8月,南路專員公署改為高雷專員公署,轄徐聞、???、遂溪、廉江、化縣、茂名、信宜、電白、梅茂、吳川縣。
1951年11月,市郊通平區和海濱區分別劃歸遂溪縣和吳川縣。
1952年1月,遂溪縣屬東山鄉劃入市郊區。
1952年11月,市郊的東海島、硇洲島、東頭山島等地劃出,成立東??h,隸廣東省粵西區行政公署。是年12月,改名為雷東縣。
1952年11月,粵西地區轄湛江市和臺山、開平、恩平、新會、陽江、陽春、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遂溪、???、徐聞、東??h。
1953年,市郊南三島劃歸雷東縣。
1954年1月,市郊特呈島劃歸雷東縣。
1956年2月,湛江地區轄湛江市和徐聞、???、雷東、遂溪、廉江、化縣、吳川、電白、陽江、陽春、信宜、茂名縣。
1958年11月,撤銷雷東縣,并入湛江市郊區。
1958年11月,湛江專區轄湛江市、茂名市、北海市和合浦、浦北、靈山、欽縣、防城、東興各族自治縣、欽北壯族自治縣、徐聞、???、遂溪、廉江、吳川、化縣、高州、信宜、電白、陽江、陽春縣。
1959年,吳川縣坡頭區、龍頭區和遂溪縣麻章區劃入市郊區。
1961年,遂溪縣通平區的太平劃入市郊區。
1983年9月,原湛江地區所轄的吳川、徐聞、???、遂溪、廉江縣劃入湛江市;電白、化州、高州、信宜縣劃入茂名市;陽江、陽春縣劃入江門市,后又劃出成立陽江市。
1983年后,湛江市轄吳川、廉江、雷州3市,徐聞、遂溪2縣,赤坎、霞山、坡頭、麻章4區和湛江經濟開發區、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2010年4月,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合并設置為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廣東湛江東海島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區劃詳情
湛江市下轄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2個縣,共有82個鎮、2個鄉、37個街道、307個居委會、1636個村委會。擁有國家級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奮勇高新區、南三島濱海旅游示范區、海東新區3個功能區,市政府駐赤坎區。
地理環境
湛江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介于東經109°40′~110°58′,北緯20°13′~21°57′之間,包括整個雷州半島及半島北部的一部分。東瀕南海,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合浦、博白、陸川縣毗鄰,東北與本省茂名市的茂南區和電白、化州縣接壤。市區位于雷州半島東北部,介于東經110°10′~110°39′,北緯20°51′~21°12′之間。轄區總面積13263平方公里。
湛江的陸地大部分由半島和島嶼組成,地勢大致是中軸高,東西兩側低,南北高而中間低,起伏和緩,多為平原和臺地。全市土地總面積中,平原占66%,丘陵占30.6%,山區占3.4%。陸地水面(包括水庫、山塘、池塘、江河)占6.4%。
湛江所轄五縣四區均面向海洋,海岸線總長2023.6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1243.7公里、島岸線779.9公里,海岸線系數(海岸線長度與國土面積之比)為0.16,即每平方公里國土的海岸線長162米。
湛江北部低丘陵區,地勢最高為廉江市北部、西北部,以海拔80~250米的低丘陵為主,有湛江最高點雙峰嶂(海拔384米)與數十座100~300米的峰嶺并排,形成一道屏障。其余山地多呈扁饅頭形小山丘,溝谷較寬,丘陵疏矮,起伏不大,坡度8~15度,相對高度在30米以下,海拔高度在50~100米之間,少數達150米。丘陵漸靠河谷,亦漸為低矮。其中穿插的溝谷,切割明顯。
湛江的半島緩坡臺地,三面臨海,臺地略有起伏,無明顯峰谷,地勢較平緩,坡度3~5度。在大片緩坡地之間有水田、小溪或沖刷溝等切割。以火山噴發遺跡的小山較高,地勢向四周逐漸變低。較高的山嶺有螺崗嶺(海拔223米)、仕禮嶺(海拔226米)、石卯嶺(海拔259米)、石板嶺(海拔245米)。螺崗嶺以南地勢平緩,東西部皆為臺地,臺頂平坦,周邊較陡。
湛江的沿海平原區,以河流沖積的濱海平原為主,部分為濱海臺地,地勢平緩,起伏極微,坡度1~4度。濱海平原海拔0.8~3米。
湛江主要島嶼有東海島、南三島、硇洲島、特呈島、調順島、東頭山島、南屏島等。東海島面積達289平方公里,為廣東省最大的島嶼,是中國第五大島嶼。湛江南三島面積 164平方公里,為廣東省第二大島嶼,是全國第七大島嶼。
湛江既有熱帶土壤基本類型,也有濱海地帶土壤分布,共有赤紅壤、磚紅壤、濱海沙土、濱海鹽漬沼澤土、濱海鹽土、潮沙泥土、沼澤土、火山灰土、菜園土、水稻土等10個土類,以紅壤居多,湛江因此有“紅土地”之稱。其分布大體是北緯20°40′以南地區為磚紅壤,占土地總面積一半以上,是該市最主要的土壤類型;北緯20°40′以北地區為赤紅壤;沿海地區為海濱沙土、濱海鹽漬沼澤土和濱海鹽土;九洲江和鑒江沿岸兩側為潮沙泥土。
湛江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地區,屬于熱帶北緣季風氣候,終年受海洋氣候的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22.7℃~23.5℃,由北向南遞增,南北相差1.5℃。年平均雨量1395.5~1723.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4.8~2038.2小時。4-9月為多雨季節,8月雨量最多;10-3月雨量較少。低壓、熱帶風暴、臺風登陸影響較為頻繁。據氣象局統計,從1960~2018年,登陸本市的臺風52個,每年平均0.9個。
水文
河流水系
湛江境內河流較多,但大部分源流短,水量小,落差不大。全市集水面積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鑒江、九洲江、南渡河、遂溪河;集水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干支流有40條;屬獨流入海的22條。
海洋水文
湛江東部海區潮汐,屬于不規則半日潮,在1個太陽日內出現峰——谷、峰——谷的潮候,即有兩次高潮兩次低潮,兩峰的高低、兩谷的深淺也不一樣。其規律:一月之中,“二十五六潮長,至朔而盛,初三大盛,之后漸殺;十一二又長,至望而盛,十八大盛,后又漸殺,大抵視月之盈虛為候”。
湛江西部海區(北部灣)潮汐,屬于典型全日潮,其特點是在1個月內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日子每天只有一個高潮和一個低潮,在一個太陽日內完成一個潮汐循環。在一個月里,每當月亮偏北和偏南最甚的日子過后幾天,潮差特別大;反之,逢月出正東和月沒正西的日子過后幾天,潮差特別小。每一潮潮期起止時間為14天,除三、九月份各有3次大潮,其他月份每月為2次大潮。最高與最低潮差4~5.5米;最大潮汐流速100~150厘米/秒,最小潮汐流速30~55厘米/秒。
瓊州海峽潮汐,屬于規則混合潮。東西向的瓊州海峽,略似一條帶形的內陸航道,東西的兩個出口,加上每年東南、西南、東北的季風等氣象因素和海峽溝底凸凹不平地形的影響,形成“南潮北汐”不相同,漲落時刻、潮的大小也不相同。
湛江市土地總面積132.63萬公頃,其中國有土地39.26萬公頃;集體土地93.37萬公頃。土地利用情況:耕地46.6萬公頃,園地14.76萬公頃,林地29.74萬公頃,草地1.14萬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5.31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14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0.82萬公頃,其他用地1.12萬公頃。
礦藏資源
湛江礦產資源較豐富,已發現礦產42種,礦產地337處,其中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34種,礦產地319處。能源礦產4種,金屬礦產12種,非金屬礦產15種,水氣礦產3種。優勢礦產有濱海稀有稀土砂礦、破璃用砂、銀礦、高嶺土、泥炭、硅藻土、玄武巖、地下水、礦泉水、地熱等。
水資源
湛江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89.85億立方米,入境徑流量97.37億立方米,總徑流量187.22億立方米,人均2553立方米,耕地畝均2675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90.17億立方米,人均2594立方米,畝均2717立方米。從地區分布看,雷州最多,為25.52億立方米,最少是吳川,為5.84億立方米。全市可供開采地下水30.03億立方米。1960年,建成雷州青年運河 , 總長5000多公里,以農業灌溉為主,其中,鶴地水庫 最大水面面積122平方千米,總庫容11.44億立方米。
湛江市天然林主要種類有52科76種,主要的有樟科、番荔枝科、桃金娘科、???、紅樹科、無患子科、柿樹科、楝科、大戟科、殼斗科等。比較名貴的樹種有胭脂、沙羅、樟木、苦楝、土沉香、紅椎、酸枝、箭毒木等。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4個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總面積2萬公頃,有紅樹林15種,包括紅海欖、木欖、秋茄、角果木、欖李、桐花樹、白骨壤等。此外還有銀葉樹、海芒果、黃槿、楊葉肖槿等半紅樹林種9種。
動物資源
湛江主要的脊椎野生動物種類有25種以上。其中爬行動物綱如鱉、龜、蛤蚧、馬鬃蛇、金環蛇、南蛇、銀環蛇、眼鏡蛇、蟒蛇等7科9種;動物鳥綱如禾花雀、毛雞、斑鳩、麻雀、野雞、鷓鴣、貓頭鷹、翠鳥等6科7種;哺乳動物綱如華南虎、山豬、水獺、穿山甲、刺猬、松鼠、黃鼠狼、狐貍等9科9種。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36.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3.5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3.96%,比上年末提高0.9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0.48萬人,出生率14.26‰;死亡人口3.53萬人,死亡率4.81‰;自然增長人口6.95萬人,自然增長率9.45‰。
有少數民族44個,總人口4.22萬人。以壯族居多,占全市少數民族戶籍總人口的76%;人口較多的還有苗族、瑤族,分別占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5%和4.9%。這些少數民族絕大多數分布于廉江、徐聞、雷州、吳川、遂溪等各縣(市、區)農村。
經濟
2019年,湛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目標任務,統籌推進“三個一”建設,持續做好“四篇文章”、推進“四大抓手”、實施“五大產業發展計劃”,扎實做好“六穩”工作,發展能級不斷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增加,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
一、綜合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36.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3.5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3.96%,比上年末提高0.9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0.48萬人,出生率14.26‰;死亡人口3.53萬人,死亡率4.81‰;自然增長人口6.95萬人,自然增長率9.45‰。
經廣東省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3064.72億元,比上年增長4.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720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6048美元),增長3.6%。
2019年,第一產業增加值585.24億元,比上年增長4.2%,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7.5%;第二產業增加值1055.00億元,比上年下降0.8%,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4%;第三產業增加值1424.48億元,比上年增長8.0%,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89.9%。三次產業結構為19.1:34.4:46.5,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全年來源于湛江的財政總收入652.81億元,下降3.8%;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1.26億元,增長7.7%;其中,稅收收入92.11億元,增長2.0%。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07.03億元,增長6.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5.79億元,增長12.2%;教育支出109.65億元,增長11.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5.29億元,增長11.2%;衛生健康支出73.58億元,增長11.7%;節能環保支出9.10億元,增長69.5%;城鄉社區支出33.59億元,下降22.7%;農林水支出55.13億元,下降8.8%;交通運輸支出22.08億元,增長5.8%;住房保障支出10.96億元,增長14.7%。民生類支出413.7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81.6%。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7.4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4.2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17%,比上年降低0.22個百分點。
全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4%。分類別看,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7.4%,衣著類價格上漲3.3%,居住類價格上漲2.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3%,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2.3%,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1.5%,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4.8%,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3%。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3%,其中,輕工業下降0.1%,重工業下降0.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0%,農副食品加工業上漲0.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4.4%。
二、農業
2019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8.19萬畝,比上年增長0.1%;糖蔗種植面積200.79萬畝,下降0.9%;花生種植面積89.83萬畝,增長3.0%;蔬菜種植面積226.77萬畝,增長5.0%。
全年糧食產量146.89萬噸,比上年增長6.3%;糖蔗產量1124.96萬噸,增長3.3%;蔬菜產量402.40萬噸,增長7.1%;園林水果總產量285.53萬噸,增長7.3%。
全年肉類總產量40.92萬噸,比上年下降7.5%。其中,豬肉產量25.35萬噸,下降17.1%;牛肉產量0.82萬噸,下降4.5%;羊肉產量0.33萬噸,下降0.6%;禽肉產量14.42萬噸,增長15.6%。全年全市水產品產量126.46萬噸,增長2.5%。其中,海水產品107.79萬噸,增長2.3%;淡水產品18.67萬噸,增長3.3%。
三、工業、建筑業
2019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0.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下降3.3%,民營企業增長2.7%,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下降4.4%,股份制企業增長4.5%,股份合作制企業與上年持平,集體企業下降51.2%。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3.5%,重工業下降1.1%。分企業規???,大型企業增長4.1%,中型企業下降8.8%,小型企業增長1.6%,微型企業下降7.9%。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4.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4%。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33.6%,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22.9%,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15.1%,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下降58.9%。
先進制造業增加值下降5.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5.8%。其中,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長54.2%,先進裝備制造業下降5.1%,石油化工產業下降11.6%,先進輕紡制造業下降2.2%,新材料制造業增長1.2%,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增長31.8%。
優勢傳統工業增加值增長0.8%,其中,紡織服裝業增長6.8%,食品飲料業下降2.2%,家具制造業下降3.1%,建筑材料增長10.9%,金屬制品業下降12.8%,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增長3.6%。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貢獻率13.4%,比上年末下降3.7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67.0%,提高0.7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2.08次;成本利潤率9.6%,下降2.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60.94萬元/人年,比上年提高5.2%。產品銷售率98.3%,下降0.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91.92億元,比上年下降17.7%。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2.05 億元,下降39.5%;虧損企業虧損面15.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1.25 元,比上年增加1.58元。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192.85億元,比上年下降3.1%。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211家,實現總產值838.24億元,比上年增長5.7%;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243.3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9%。
四、服務業
2019年,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4.3%,金融業增加值增長8.3%,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4.9%?,F代服務業增加值783.43億元,增長9.8%。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578.78億元,增長7.0%。
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2.17億元,比上年增長6.5%;利潤總額20.85億元,下降1.6%。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8%,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5.9%。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5%。全年貨物運輸總量26807萬噸,增長13.0%。其中,鐵路運輸3440萬噸,增長4.2%;公路運輸16921萬噸,增長15.6%;水路運輸5255萬噸,增長22.3%;管道運輸1191萬噸,下降15.2%。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10351萬人,比上年增長5.2%。其中,鐵路613萬人,增長53.1%;公路8691萬人,增長3.2%;水運749萬人,下降1.9%;民用航空298萬人,增長16.4%。
全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21570萬噸,比上年下降1.0%。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11.53萬標準箱,增長10.3%。
年末公路通車里程221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19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67.64萬輛,比上年增長17.8%,其中私人汽車63.61萬輛,增長18.5%。民用轎車保有量42.50萬輛,增長18.9%,其中私人轎車41.33萬輛,增長19.2%。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66.16億元,比上年增長58.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19.53億元,增長5.6%;快遞業務量4711.48萬件,下降11.8%;快遞業務收入6.93億元,下降3.7%;電信業務總量(按2015年不變價計算)446.63億元,增長61.5%。年末4G移動電話用戶570.6萬戶,增長9.2%。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178.0萬戶,增加9.3%。
五、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2.3%。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下降0.2%,民間投資下降11.6%,港澳臺商投資增長14.5%,外商投資增長2.4%。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54.2%;第二產業投資下降4.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3%。工業投資下降4.0%,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9.7%?;A設施投資下降3.1%,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7.1%,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28.9%,道路運輸業下降1.9%,公共設施管理業下降4%。高技術產業(制造業)投資下降55.3%,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0.2%。先進制造業增長15.6%,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8.8%。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98.20億元,比上年增長0.4%。商品房銷售面積529.95萬平方米,下降3.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98.35萬平方米,下降2.6%。
六、國內貿易
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9.50億元,比上年增長8.4%。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89.20億元,增長8.1%,總量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1.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50.30億元,增長9.5%,總量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的19.0%。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404.20億元,增長5.3%;零售業零售額1227.47億元,增長9.6%;住宿業零售額15.90億元,增長2.8%;餐飲業零售額191.93億元,增長7.9%。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1632.30億元,增長8.5%;餐飲收入207.20億元,增長7.4%。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3.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3.7%,化妝品類增長19.8%,日用品類增長16.7%,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32.4%,書報雜志類增長8.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2.2%,中西藥品類增長23.6%,通訊器材類增長20.4%,汽車類下降3.3%,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8.5%,金銀珠寶類增長9.3%,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下降39.9%,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1.5%,石油及制品類下降9.2%。
七、對外經濟
2019年,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413.84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出口總額209.38億元,增長2.2%;進口總額204.46億元,增長18.6%。
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165.39億元,下降3.3%,占全市外貿出口總值的79%;加工貿易出口21.9億元,增長70.4%。
從經濟主體看,外商投資企業完成出口44.32億元,下降13.4%;民營企業出口116.01億元,下降5.2%;國有企業出口49.05億元,增長57.3%。
從主要出口市場看,美國21.05億元,下降43.0%;東盟33.79億元,增長10.3%;歐盟24.5億元,增長8.7%;日本13.28億元,增長128.3%;印度10.94億元,增長17.9%。
全年簽訂利用外資項目20個,比上年下降86.5%;合同外資金額76339萬美元,下降8.3%;實際利用外資金額23577萬美元,增長238%。
八、金融
2019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651.5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2%,貸款余額2508.2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9%。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及其增長速度
年末全市轄區證券業金融機構26家,累計證券交易額5707.43億元,比上年增長23.6%。
年末全市各類保險公司47家,保費收入104.57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4.85億元,增長4.7%,占全年保費收入的23.8%;壽險保費收入79.72億元,增長9.2%,占全年保費收入的76.2%。全年各類保險賠付和給付支出31.31億元,下降2.9%。其中,財產險賠款13.34億元,增長11.0%;壽險給付和賠付17.97億元,下降11.1%。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9年,全年各級各類教育招生數48.17萬人,下降4.9%;在校生168.33萬人,增長3.8%;畢業生43.54萬人,增長0.8%。其中,特殊教育學校招生341人,在校生1584人;學前教育招生14.00萬人,在園幼兒35.55萬人。
2019年各級各類教育招生、在校生、畢業生人數及其增長速度
注:學前教育畢業生數據為學前教育離園人數。
年末縣及縣以上國有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29個;全年投入市級科技發展專項經費11700萬元,與上年持平。
全年組織實施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453項。全年申請專利5892件,比上年下降12.1%。其中,發明專利952件,下降9.5%;專利授權3606件,下降28.1%;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164項,下降10.9%,技術合同成交金額8709.51萬元,增長141.0%;全市共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37家,增長20.9%。
年末全市各類市場主體29.67萬戶,增長9.2%。其中,實有各類企業6.60萬戶,增長9.3%;實有個體工商戶(有證)22.66萬戶,增長9.3%;實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045戶,增長2.2%。年末全市共有社會團體939個,民辦非企業2210個,基金會6個。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5個。
全市共有產品檢測實驗室109個,與上年持平。其中,國家檢測中心1個。市級監督抽查產品432批次,產品抽查合格率93.2%,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法定計量技術機構7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7.15萬臺(件),比上年增長14.2%。全年完成產品認證企業470個,比上年增長14.6%,制定、修訂地方標準3項。
全市共建成地震臺站8個,地震遙測臺網1個;全市共建成天氣雷達觀測站點1個,氣象天氣雷達1部,衛星云圖接收站點1個,自動氣象觀測站130個。
十、文化、旅游、衛生和體育
2019年,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藝術館10個,博物館8個,公共圖書館10個,廣播電臺6座,電視臺6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5座。全市有線電視用戶40萬戶,下降14.9%;有線數字電視用戶40萬戶,下降14.9%。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年末公共圖書館藏書量205.26萬冊,增長4.9%,全市性報紙出版5977.45萬份,下降1.8%。全市共有綜合檔案館10個,已開放各類檔案57個全宗、798卷669件。
全年接待旅游總人數6022.5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4%;旅游總收入601.23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全年接待國內游客人數5968.3萬人次,增長16.5%;國內旅游總收入592.57億元,增長17.8%。全年接待境外游客人數54.21萬人次,增長7.5%。其中,外國人28.27萬人次,增長6.4%;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25.94萬人次,增長8.7%。在國際入境旅游者中,入境過夜人數45.11萬人次,增長6.0%。全年出境人數1.1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2.3%。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2521.12萬美元,增長6.8%。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471個,下降0.2%;其中,醫院111個,療養院2個,鄉鎮衛生院9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個,??萍膊》乐卧海ㄋ?、站)11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60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8496張,增長4.9%。其中,醫院床位數28501張,增長6.1%;療養院床位數176張,與上年持平;鄉鎮衛生院床位數7298張,增長0.5%;婦幼保健院(所、站)床位數1479張,增長3.5%。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0669人,增長0.1%,其中,執業醫師9873人,增長0.4%;執業助理醫師3606人,下降5.6%;注冊護士18569人,增長1.7%。
全市農村改水受益人口544.18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6.3%,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農村改廁123.68萬戶,增長15.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9%,比上年提高5.7個百分點。
全市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10人次獲得全國冠軍,45人次獲得全省冠軍。為省輸送運動員5名。全年共獲得省級以上運動獎牌120枚,其中,金牌30枚,銀牌30枚,銅牌60枚。年末全市共有業余體校9所,在校生人數1561人。全市共組織各類群眾性大型體育活動6次,參加人數0.61萬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9年,全年湛江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20.4元,增長8.8%。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40.7元,增長7.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43.0元,增長9.2%。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312.4元,增長6.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058.9元,增長4.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730.1元,增長8.5%。全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2.1%,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39.7%,農村為45.3%。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101.7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76.25萬人,增長1.4%。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79.33萬人,增長4.1%。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32.64萬人,增長0.1%。參加失業保險46.65萬人,增長5.3%。參加工傷保險51.84萬人,增長10.8%。參加生育保險51.76萬人,增長4.3%.
年末城鎮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群眾1.72萬人,農村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群眾21.80萬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4.60萬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7.73萬人,享受高齡補貼老年人15.77萬人次。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1983人。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5.02萬張,收養人員2544人。社區服務設施4141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17個。
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2.11億元,用于社會福利專項資金0.97億元。直接接受社會捐贈3443.36萬元。全年結婚6.07萬對,離婚1.44萬對。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9年,全年平均日照時數1829.0小時,比上年下降7.6%。全年水資源總量80.33億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356毫米,下降16.5%。年末全市大型水庫蓄水總量5.96億立方米,下降18.3%。
全年完成跡地林更新面積1003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1572公頃,宜林荒山造林面積1000公頃,封山育林面積367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96%。
市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5.6dB,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65.9dB。全市已建成縣級以上生活污水處理廠12個,合計污水日處理能力68.9萬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市區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日平均值分別為9微克/立方米、14微克/立方米、39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市區空氣質量指數(AQI)在17-143之間,其中達到優(AQI≤50)的天數占全年天數的57.3%,達到良(51<AQI≤100)的天數占34.8%,空氣質量穩居全國城市前列。
全年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493。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842起,各類事故造成死亡151人,各類事故造成受傷948人,事故造成直接財產損失3840.46萬元。其中,發生交通運輸事故806起,死亡110人,受傷947人;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34人。
湛江機場:位于市區西北部,距離市區大約5公里,為國家4D級機場,按4C標準保障,可起降B737-800以下的機型。
自2014年起,湛江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相繼突破100萬人次、120萬人次、150萬人次,2017年突破200萬人次,跨進全國旅客吞吐量200萬人次機場行列。
截至2018年底,湛江機場通航城市共43個,其中國際(地區)通航城市共3個,分別是柬埔寨金邊、泰國曼谷、香港;國內通航城市共40個。
湛江國際機場:湛江國際機場正在規劃建設,飛行等級4E,飛行跑道3200米,為廣東第三大干線機場,2019年動工建設,預計2021年建成。
鐵路
鐵路線路
黎湛鐵路、河茂鐵路、粵海鐵路、洛湛鐵路、深湛鐵路在湛江交匯,鐵路交通發達。有發往北京西、上海南、廣州、重慶、南寧、貴陽、昆明、武昌、鄭州、九江、徐州、???、襄陽等地的列車。2018年6月,深圳—湛江高鐵建成開通,湛江進入高鐵時代。正規劃建設時速350公里合浦—湛江高鐵、張家界—??诟哞F、湛江—??诟哞F和廣州—湛江客專,未來5條高鐵將匯聚湛江。
鐵路車站
截至2018年底,湛江市共有湛江站、湛江西站、遂溪站、廉江站、河唇站、雷州站、徐聞站、吳川站8座鐵路客運站。
207國道、228國道、325國道貫穿湛江全境,廣(州)湛(江)、渝(重慶)湛(江)、湛(江)徐(聞)、汕(頭)湛(江)四條高速公路交匯境內,湛徐高速徐聞港支線已通過交工驗收,玉(林)湛(江)高速、東海島至雷州高速、汕湛高速吳川支線正在建設。
湛江市汽車客運站已開通了前往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東莞等省內城市和北海、???、三亞等省外城市的客運班車。
湛江市內有100多條大小巴公交線路,通達市內各地,出租車數量達760多輛。
湛江港 是舉世聞名的天然深水良港,是新中國成立后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個現代化港口、國家12個主樞紐港之一,是“一帶一路”支點港口、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主體港、中西部地區貨物進出口的主通道和中國南方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貨的主要流通中心,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通航。湛江港擁有30萬噸級航道,航道水深-21.9米,可滿載通航30萬噸級船舶,現正推進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湛江港即將升級為華南地區唯一通航40萬噸級船舶的世界級深水港口和碼頭。2018年港口吞吐量突破3億噸,達到3.02億噸,穩居全省第二位、北部灣地區首位;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01.08萬標準箱,增長11.9%,首次突破100萬標準箱。
湛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湛江雷州市、遂溪縣和徐聞縣以及湛江市區和廉江市、吳川市的部分地區,形成獨特的以閩語雷州話為通用語言的區域文化(即“雷州文化”)。雷州文化是廣東文化版圖中不可或缺并具有獨特魅力的重要文化區域,是嶺南地區古老、持續時間長的文明之一,與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并列為“嶺南四大文化”。雷州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享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美譽;遂溪縣被命名為“中國醒獅之鄉”;吳川市被世人們譽為“粵劇之鄉”,等。
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不可移動文物點共計2065處,文物保護單位共計15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湛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0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8項,傳承人5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名錄45項,傳承人60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名錄74項,傳承人130名;可移動文物(一普)共普查登記藏品13475件套,實際藏品數量45954件;珍貴文物2271件套(其中一級31件套,二級277件套,三級1963件套),一般文物4946件套,未定級6258件套;湛江市國有博物館6家,非國有博物館2家(雷州市),登記文物藏品數量共計1260件套。
湛江民間藝術特點突出、亮點紛呈,擁有一批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民間藝術種類。東海人龍舞素有“東方一絕”的美稱;遂溪醒獅蜚聲海外,曾代表廣東參加2008年中國奧運會開幕式文藝展演;吳川飄色獲得全國飄色藝術大匯演金獎,等等。2017年央視第一季《魅力中國城》節目中,人龍舞、醒獅、飄色等湛江民間藝術集中登臺,成為對外宣傳湛江的特色文化靚麗“名片” 。
湛江民間歌曲主要有雷州歌、東海嫁、吳川山歌、吳川民間歌謠、出嫁姑娘梳頭歌、吳川水歌、咸水歌、廉江歌、白話歌和吟詩歌。
湛江民間器樂有雷州音樂、安鋪八音、硇洲八音、瓦窯陶鼓、華琴和雷胡。雷州音樂是指雷州民間器樂曲,是廣東省五大民間音樂之一,也是中國40多個樂種之一。
湛江宗教音樂分為雷州佛教音樂和雷州道教音樂。
湛江民間曲藝有流傳廣泛的粵曲、南音、龍舟、木魚及相聲、快板、三句半、蓮花板、大實話、賣雞調等廣東曲種,而本地的民間曲種主要為:雷州的姑娘歌、廉江的木魚、吳川的木魚及白戲、黎戲、木偶的唱腔表演等。
湛江民間戲曲主要有民間木偶戲和地方戲曲兩大類。湛江民間木偶戲分為粵西白戲(原稱安鋪白戲,又叫白戲仔)、吳川木偶戲和黎戲。湛江地方戲曲有雷劇和粵劇。
湛江的民間舞蹈主要有:宗教舞蹈(屯兵舞、散花舞和目蓮舞)、動物舞蹈(龍舞、獅舞、蜈蚣舞、舞鷹雄等)、民俗舞蹈(打盤茶、認同年等)。
湛江民間工藝美術歷史悠久,獨具特色,主要有石刻、泥塑、面塑、彩塑、彩扎、吳川飄色、草編花席、根雕、木刻、剪紙等。
吳川泥塑源于唐末宋初,由梅菉鎮瓦窯村民興起,現已形成群眾泥塑活動。2000年文化部命名吳川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泥塑)。
湛江彩扎主要有:鷹雄扎、醒獅扎、走馬(宮)燈彩扎、太平先鋒宮燈、梅菉花橋和雷州頭祿花燈。
湛江的民間絕技有穿令箭、翻刺床、踩火場、爬刀梯、噴玻璃、汽車過腹、翻秋千和穿刀洞過火圈。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有:傳統舞蹈龍舞(湛江人龍舞 )、獅舞(廣東醒獅 )、儺舞(湛江儺舞);傳統美術石雕(雷州石狗);民俗飄色(吳川飄色 );民間文學雷州歌;傳統戲劇雷??;傳統戲劇粵?。▍谴ɑ泟∧吓伤囆g)。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有:傳統舞蹈舞鷹雄、沈塘人龍舞和雷州南門高蹺龍舞、文章灣村簕古龍、調順網龍、藤牌功班舞、吳川梅菉貔貅舞、雷州烏石蜈蚣舞、徐聞屯兵舞;傳統戲劇姑娘歌、廉江石角儺戲、湛江木偶戲和粵西白戲;傳統美術吳川泥塑、雷州灰塑、遂溪獅頭彩扎;民俗麒麟村爬刀梯、雷祖崇拜、坡頭羅侯王廟廟會、關公磨刀節、雷州風箏節;傳統音樂雷州音樂、廉江歌;傳統技藝雷州蒲織技藝、吳川月餅制作技藝、井華酒傳統釀造技藝、蛤蔞粽制作技藝;民間文學劏狗六爹的故事。
民俗風情
年例:粵西嶺南這一帶獨特的節日,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和鄉土氣息。至于慶祝的形式,也表現出了鄉村人淳樸、厚道、熱情、樂觀的精神狀態。年例的獨特性也增強了當地人的一種鄉土優越感,擁有著獨一無二的節日。年例中的爬刀梯、下火海、翻刺床、穿令箭、舞鷹雄等極具特色。
吳川元宵:農歷正月十四至十七日,梅菉街道(鎮)區的大街小巷張燈結彩,游人如潮?;顒又杏需蜩蛉缟哪嗨芎碗妱硬仕?,有高高聳立的五級牌樓和花塔,有五光十色的花橋,有浩浩蕩蕩的大游行。游行時鑼鼓喧天,舞火龍、舞獅子、舞貔貅、舞二真、舞六將、踩十番、玩陶鼓,有各式各樣的彩車、“地色”和精彩巧妙的“飄色”,還有花簇隊、彩旗隊、儀仗隊和武術隊。
宗教信仰
當地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并存。民間多信仰媽祖(即天后)、雷首、海山公、關公等。在農村,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都要祭祖先敬神靈。
方言特征
湛江方言的來源和分布,與本地人口的來源有關。唐、宋、元、明幾代,大批漢人從福建之莆田、漳州及浙江一帶遷至雷州半島,后發展為本地人數最多的居民,閩語成了雷州半島最通用的語言。同時,早已形成于西江一帶的粵語亦開始傳入梅菉、吳川、廉江等地。明清時期,由福建汀州府及本省韶州府、潮州府、惠州府的客家人遷至廉江,客家話亦傳入湛江。閩、粵、客三大方言傳入本市后,受到地方語言環境的影響,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閩方言發展成雷州話(或稱作黎話、雷話),粵方言發展為湛江市白話、吳川話、廉江白話等,客家方言發展成話。
在湛江三大方言中,說雷州話人數最多,粵語次之,說話的又次之。赤坎、霞山兩老城區說粵語,周圍農村說雷州話;坡頭區說粵語為主,極少數說雷州話;麻章區大多數說雷州話,少數說粵語;吳川市絕大部分說吳川話,少數說雷州話;徐聞、雷州兩縣(市)絕大部分說雷州話,客家語及粵語零星分布;遂溪大部分說雷州話,小部分說粵語;廉江說粵語、客家語,極少數說雷州話。
湛江的粵語較為復雜,各縣(市、區)以至各縣(市、區)不同區域都有較大差異。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湛江白話,二是吳川話。湛江白話又可分為市區白話、梅菉白話、廉江白話、遂溪白話、龍頭塘白話等。
雷州話各地亦有差異,大體以各縣(市、區)為片,分徐聞音、??狄?、遂溪音、廉江音、郊區音等,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語調、腔調方面。各地雷州話亦存在一些常用詞不同音的現象,但各地之間均可通話。
話(啀話)與粵東北一帶客家語的語言相差不大,主要差異是常用語方面帶本地特色,音調亦略有差異。2012年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把湛江的話歸入客家語粵西片 。湛江的話以廉江石角話為代表。
風景名勝
綜述
湛江濱海、生態、人文資源豐富,截至2018年底,湛江共有旅游景點70處,有A級以上旅游景區16家,其中4A級景區5家,3A級景區7家,2A級景區4家。
湛江濱海游:“紅嘴鷗”湛江港灣游 、金沙灣 濱海休閑旅游區、中國第一長灘——龍海天沙灘、南三島濱海旅游示范區、中國最大的火山島——硇洲島、特呈島度假村、吳川鼎龍吉兆灣國家海洋度假區、雷州烏石天成臺度假村 等。
湛江紅色游:寸金橋公園[鏈接]、黃學增烈士紀念館[鏈接]、渡瓊作戰首發地—徐聞燈樓角中國大陸最南端旅游區、硇洲島天后宮原解放海南島渡海先鋒營作戰指揮部、雷州青年運河等。
湛江生態游: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巖風景區、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鶴地銀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南亞熱帶植物園、廉江紅橙基地、徐聞“菠蘿的?!?等。
湛江人文游:雷王故里(雷祖祠、雷州西湖公園、雷州三元塔公園、高山寺、天寧寺、雷州市博物館、雷州石狗等);霞山廣州灣法國風情街法式建筑遺址(法國公使署舊址、法國警察署舊址、維多爾天主教堂、基督教福音堂、法國東方匯里銀行舊址等);赤坎古商埠民主路騎樓建筑群(中山二路、九二一路、三民路、和平路,三和街,幸福路,廣州灣商會會館,許愛周故居,古渡頭,赤坎古井,大通街,古老渡街);遂溪孔子文化城、嶺北螺崗小鎮、雷州茂德公古城。
熱帶風情園林公園游:寸金橋公園、南橋公園、海田公園、濱湖公園、南國熱帶花園、觀海長廊、中澳友誼花園、綠塘河濕地公園、霞湖公園、海濱公園、漁港公園、瑞云湖公園、銀帆公園等。
主要景點
湖光巖世界地質公園[鏈接]:位于湛江市區西南18公里處,總面積為38平方公里,是以瑪珥火山地質地貌為主體的公園,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被聯合國地質專家稱為研究地球與地質科學的“天然年鑒”。
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于湛江市區西南,總面積10875畝,林區面積8825畝,綠化覆蓋率98%,被譽為湛江“市肺”,成功創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級AAAA旅游景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廣東省森林生態旅游示范基地;廣東最受歡迎自駕游目的地(景點),被授予“優秀旅游景點”稱號。
吳川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鏈接]:位于湛江吳川市覃巴鎮和王村港鎮,海岸線長16公里,面積25000畝,是一個以德薩斯水世界、濕地海洋公園、森林野生動物王國三大主題公園為核心的全球旅游度假綜合體。2016年12月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天成臺度假村AAA級景點[鏈接]:位于雷州烏石港港門右側,總占地面積600多畝,沿海沙灘長達70多公里。海水清潔,波平浪靜,是一個適合全年性游泳的海濱浴場。
特產美食
地方菜式
湛江是中國著名的海洋大市,幾乎世界上所有的海鮮品種都可以在這里吃到,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 [鏈接]和“中國對蝦之都” [鏈接]美譽。湛江菜的原料新鮮,多以粗料烹制,講求原汁原味,獨具濃郁的地方風味。為了保持原料的原味,在烹飪上多以清蒸、水煮、煎及白焯的方法為主,并少放調料務求帶出材料最原始的風味。
湛江菜代表菜式:湛江白切雞、白切狗、徐聞山羊、烤乳豬、白灼海蝦、清蒸花蟹、干煎鯧魚、蒜蓉蒸鮑魚、蒜蓉蒸龍蝦、蒜蓉蒸沙蟲等。
特色小吃
吳川爛鑊炒粉、安鋪雞飯、炭燒生蠔、爛鍋炒粉、沙蟲沙螺粥、炸蝦餅、腸粉、蛤蔞飯、田艾米籺等。
特產
湛江八大名果:紅橙、菠蘿、菠蘿蜜、芒果、荔枝、香蕉、火龍果、青棗。
著名人物
歷史著名人物:
陳文玉:合州(今雷州市)人,唐貞觀年間刺史,被后人尊為“雷祖”。
紀應炎:遂溪縣(今麻章區湖光鎮)人,南宋嘉熙年間進士。
陳貞豫:雷州府遂溪縣(今遂溪縣)人,明永樂年間都察院交址道巡按御史。
馮彬:雷州府??悼h(今雷州市)人,明嘉靖年間進士。
洪泮洙:雷州府遂溪縣(今湛江市太平鎮)人,清順治年間進士,被譽為“清世人龍”。
陳瑸:雷州府??悼h(今雷州市)人,清康熙年間追授為禮部尚書,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第一清官”。
王夢齡:雷州府??悼h(今雷州市)人,清咸豐年間漕運總督。
陳喬森:雷州府遂溪縣(今湛江市東山鎮)人,清咸豐年間任戶部主事、中憲大夫,人稱“嶺南才子”。
陳昌齊:雷州府??悼h(今雷州市)人,清乾嘉年間著名學者,參與了《四庫全書》的編校。
林召棠:吳川縣(今吳川市)人,清道光年間狀元,也是粵西地區歷史上唯一狀元。
鄚玖:雷州府??悼h(今雷州市)人,明末清初柬埔寨和越南著名華僑。
烏石二:雷州府??悼h(今雷州市)人,清嘉慶年間著名抗清人物。
李晉熙:雷州府??悼h(今雷州市)人,清光緒年間任翰林院庶吉士、農工商部主事。
陳蘭彬:吳川縣(今吳川市)人,清咸豐年間進士,首任中國駐美公使。
當代著名人物:
黃學增:遂溪縣人,廣東農民運動著名領導人之一,中共南路地方組織主要創建者。
鄧海光:雷州市人,現任廣東省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陳武:雷州市人,現任廣東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
劉華秋:吳川市人,曾任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委員,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陳堅:雷州市人,曾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第一副主任。
王兆林:雷州市人,曾任廣東省原人民政協副主席。
徐益明:雷州市人,曾任中國跳水隊總教練。
洪三泰:遂溪縣人,國家一級作家,現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辛世文:雷州市人,全球“克隆植物基因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海中:雷州市人,國際著名學者,“周氏猜測”與“網絡語言學”的創立者。
李仁師:雷州市人,世界儀器公司首席執行官、現任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席。
謝康來:雷州市人,國家一級書法師,現任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兼海南分院院長。
何沖:遂溪縣人,曾為中國男子跳水隊運動員、曾榮獲“奧運冠軍”。
吳天勝:廉江市人,世界記憶大師,中國首位世界記憶冠軍,海歸。
勞麗詩:廉江市人,原為中國女子跳水隊運動員、曾榮獲“奧運冠軍”。
友好城市
湛江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情況
湛江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情況
榮譽稱號
1959年3月7日,全國造林園林化現場會議在湛江召開。湛江獲得“花園城市”稱號。
1999年以來,先后獲得“廣東省衛生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2010年5月14日,湛江市被授予“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稱號。
2010年11月11日,榮獲“中國對蝦之都”。
2010年12月12日,榮獲“中國十佳綠色城市”。
2015年3月24日,湛江市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
2019年1月4日,湛江入選“2018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